相关资源
鱼纹
古代百越人生活在湖海地区,过着捕猎采集的生活,喜食水产动物,主要是鱼类,侗族的鱼崇拜就来源于古代百越时期,传承了千百年,并且把鱼纹作为侗锦上面的图案沿用至今。侗锦中常见的鱼纹图案有两位相对鱼纹,鱼骨纹等等,这是配偶和繁衍的象征,体现生殖崇拜。在各种装饰品上都织上了鱼纹,侗族人认为鱼是顽强生命力和旺盛繁殖力的象征,将鱼纹织在侗锦上以保佑家人健康长寿、人丁兴旺,所以各种装饰品上都常见鱼纹,例如被面、花带、头帕以及芦笙服饰上都有鱼纹装饰。侗族人的生活离不开鱼,食鱼、养鱼、捕鱼,从古时流传至今,已经形成了一套独特完整的鱼文化,在侗族的婚嫁礼品中,男方送的礼品中除了鸡鸭猪肉糍粑等,肥美的大鱼也是必不可少的,寓意婚姻幸福美满,儿孙满堂。
下载参考文献
-
北京师范大学__张莹姗——《湖南通道侗锦图案设计研究》
侗族的“侗”是有“峒”转换而来,而“峒族”的意思是指生活在山谷里河流冲击平原上的人的意思,临水而息、喜爱吃鱼。所以侗族人对于水有着独特的情感,常能见到侗锦中出现水波纹和各类鱼纹(鱼骨纹)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__蔡荭——《侗锦图案简析》
抽象的鱼纹侗族生活中的食鱼、养鱼、捕鱼,从古代流传至今,已形成一整套独特的鱼文化,在一切装饰领域里,都离不开鱼的形象,如织锦被面中的鱼纹,侗族妇女的绣花飘带、挑花头帕以及芦笙服上缀饰鱼纹等,鱼纹到处可见。鱼类是侗族及其先民崇拜的重要动物,其历史源远流长。在侗族人的观念里,鱼类生活在水中,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繁殖力。在远古时代,由于生产力低下,生产和生活条件艰苦,因而人类的寿命普遍较短,繁衍力和婴儿的成活率也很低。为了氏族的生存和发展,人们渴望和祈求生命力的强盛和人丁的繁衍。但由于认花草双鱼纹知能力的低下,先民们并不了解人类寿命的长短及生殖力强弱的真正原因,于是企图通过对自然界中具有顽强生命力和旺盛生殖力的动植物的崇拜,以获得其灵气或保佑,达到增长寿命、增强繁衍力的目的。正是基于水中的鱼类具有的顽强生命力和旺盛的生殖力,故而成为侗族及其先民最为崇拜的对象之一。因此,在侗锦图案中常见鱼纹,如祝寿锦,中间为一条大鱼,四周是百花百草,意为“儿孙满堂,百岁有余”。花草象征后代人丁兴旺,大鱼暗喻自由自在生活到百岁有余(鱼)。在侗族的婚嫁礼品中,男方送礼,除了鸡、鸭、鹅、猪肉、糍粑外,鱼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一定要在鱼的腰部围一片红纸,挂在扁担头上大大方方地送去,女方家才有面子。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__蔡荭——《侗锦艺术特色初探》
鱼类是侗族及其先民崇拜的重要动物, 其历史同样源远流长。在侗族人的观念里, 鱼类生活在水 中, 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繁殖力。在远古时代, 由于生产力的低下、生产和生活条件的艰苦下, 不仅人的寿命普遍较短, 繁衍力和婴儿的成活率也很低。为了氏族的生存和发展, 人们渴望和祈求生命 力的强盛和人丁的繁衍。但由于认知能力的低下, 先民们并不了解人类寿命长或短及生殖力低的原因, 于是企图通过对自然界中具有顽强生命力和旺盛生殖力的动植物的崇拜, 和旺以获得其灵气或保佑, 达 到增长寿命、增强繁衍力的功利目的。正是基于水中的鱼类具有的顽强生命力和旺盛的生殖力, 故而成 为侗族及其先民最为崇拜的对象之一。因而, 在侗锦上, 鱼类是一种重要的图像。如祝寿锦, 中间为一 条大鱼, 四周是百花百草, 意为 /儿孙满堂, 百岁有余0。花草象征后代人丁兴旺, 大鱼意喻自由自在 生活到百岁有余 (鱼)。 -
《侗族服饰艺术探秘》(图纹篇)
侗族崇鱼渊源:古代百越人生活在湖海地区,过着采集性经济生活,喜食水产动物,主要是鱼类。侗族崇鱼表现在装饰艺术中,鼓楼和花桥的翘檐上堆塑鱼的形象,檐边画鱼;服饰中保留大量鱼纹。汉代以后,曾有三支联盟氏族迁入湘、桂、黔交界之地,他们以三合鱼(即“一脚踩三鲤”)为标志。在湖南省靖州县飞山周围的侗乡, 纹仍保留在古代建筑物的石雕中,有的刻在石水缸上、青石板上、磉顶上。